农科应用化学微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作者:发布时间:2025-07-09浏览次数:10

一、培养目标

培养掌握化学科学的基本理论、核心方法与前沿技术,具备扎实的化学实验技能和创新思维,拥有良好的科学素养与工程实践能力,能够综合运用化学知识解决新能源、材料、医药、环境等领域复杂问题的高素质专门人才。通过系统学习,使学生具备独立开展化学研究、产品开发及技术优化的能力,同时形成跨学科协作意识和可持续发展理念,成为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复合型化学专业人才。

本专业学生毕业后5年左右在社会与专业领域的预期为:

1.具备初级的问题解决与科学研究能力:能够运用化学原理和实验方法,系统分析新能源材料性能优化、药物合成工艺改进等实际问题,形成严谨的逻辑推理与实验验证体系。同时,具备良好的人文社科素养和团队协作能力,可在跨学科项目中担任核心角色,展现化学专业人才的科研素养与职业风范。

2.成长为行业技术创新的中坚力量:紧密跟踪化学领域前沿技术发展,熟练掌握化学合成、分析检测等核心技能,结合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兴技术,在新材料研发、生物医药创新等领域提出创新性解决方案。通过持续学习与实践,成长为能够推动行业技术升级的高级复合型人才。

3.担当关键岗位的技术与管理核心:在化工企业、科研机构、检测单位等岗位中,凭借深厚的化学专业知识和综合能力,有效解决生产工艺优化、产品质量控制等核心问题。逐步成长为团队中的技术骨干或项目管理者,主导重大项目研发与实施,实现技术成果向实际生产力的高效转化。

4.奠定深入学术研究的坚实基础:对于选择学术深造的学生,具备在化学某一细分领域(如理论化学、化学生物学)开展深入研究的专业知识与实践能力。能够独立设计并完成科研课题,发表高质量学术成果,为攻读更高学位或投身科研事业奠定坚实基础,有望成为化学学术领域的未来领军人才。

二、业要求

1.化学核心知识深化:系统掌握普通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的进阶理论,深入理解物质结构与性能关系、化学反应机理等核心知识,能够运用热力学、动力学原理分析化学现象与过程。

2.交叉应用知识拓展:熟悉化学与新能源、生物医药、环境科学等领域的交叉应用知识,例如掌握材料电化学性能优化、药物分子构效关系设计、污染物分析检测方法等跨学科内容。

3.科研思维与协作能力:具备文献调研、科研项目规划能力,能够在跨学科团队中有效沟通协作,参与学术研讨并清晰表达化学专业观点,初步具备开展小型科研课题的能力。

4.专业与职业素养:恪守学术道德与行业规范,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能够在化学相关领域实践中践行绿色化学、安全生产等理念。

三、所属专业类、招生对象与条件

所属专业类:化学

招生对象与条件:二年级、三年级,生物类各专业

四、总学分

10 学分。

 农科应用化学微专业教学计划进程表

类别

课程编码

开课

单位

课程名称

学时

实践

周数

考核

方式

开课

学期

授课

方式

合计

讲课

实验

专业必修课

W240907001

理学

普通化学思维能力提升与学科应用

2.0

32

32

 

 

考查

4/6

线下

W240907002

理学

分析化学进阶与计算思维融合培养

2.0

32

32

 

 

考查

4/6

线下

W240907003

理学

有机化学进阶与合成思维训练(上

2.0

32

32

 

 

考查

4/6

线下

W240907004

理学

有机化学进阶与合成思维训练(下)

2.0

32

32

 

 

考查

4/6

线下

W240907005

理学

化学综合与创新实验操作

2.0

32

 

32

 

考查

4/6

线下

  

10.0

160

128

32

 

 

总学分

10.0学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