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信息学方法与应用微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作者:发布时间:2025-07-09浏览次数:10

一、培养目标

培养具有人文科学素养、社会责任感和职业道德的复合型人才。要求学生掌握生命科学、统计学、信息科学与生物信息学的基础理论与技能,具备沟通合作、批判思维及创新能力,能在农业科研机构、种业企业、智慧农业等领域从事科学研究、技术开发、数据分析及管理工作,满足农业生物信息学岗位对跨学科人才的需求。

本专业学生在社会与专业领域的预期为:

1. 能够自主开展农业生物数据的绿色分析、安全管理及跨学科协作;

2. 具有农业微生物组学、宏基因组学等组学数据的预处理与分析能力;

3. 掌握 R 语言、Python 等工具进行生物数据可视化与统计建模;

4. 能够运用生物信息学技术解析农作物 / 畜禽基因功能与遗传机制;

5. 具备生物信息学算法开发及农业数据分析平台搭建的基础能力;

6. 能将生物信息学技术应用于农业育种、农产品加工等产业场景。

二、业要求

1. 综合素养价值观:树立数字化农业发展理念,遵守生物信息数据安全规范;具备跨学科协作精神与职业道德,能在实践中践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2.知识/技能/素质:掌握生物信息学核心理论(如序列分析、基因功能注释);熟练运用 Linux系统、R/Python语言进行生物数据处理;掌握高通量测序数据的质控、组装及差异分析方法;具备农业生物统计学基础与数据建模能力。

3. 思维/创新:具备将生物学问题转化为数据建模任务的跨界思维;能够针对农业组学数据分析难题提出算法优化方案;具备自主学习能力,能跟踪生物信息学前沿技术(如 AI 在基因分析中的应用)。

三、所属专业类、招生对象与条件

所属专业类:农学类相关专业(动物医学、畜牧学、作物学、食品科学与工程等)。 

招生对象与条件: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大二及以上年级全日制本科学生及相关专业研究生;对生物信息学与农业数据分析有浓厚兴趣,优先录取有计算机 / 统计学基础的学生;已修《Linux 操作系统》《Python 程序设计》可申请免修对应课程。

四、总学分

10 学分。

 

 

生物信息学方法与应用微专业教学计划进程表

类别

课程编码

开课

单位

课程名称

学时

实践

周数

考核

方式

开课

学期

授课

方式

合计

讲课

实验

专业必修课

W240904315

理学院

生物信息学导论与案例分析

2.0

32

16

16

 

考查

3/5

线上线下混合

W240904316

理学院

R语言实战与图形可视化

2.0

32

16

16

 

考查

3/5

线上线下混合

W240904317

理学院

应用生物统计学

2.0

32

16

16

 

考查

3/5

线上线下混合

W240904318

理学院

高通量测序与数据处理

2.0

32

16

16

 

考查

4/6

线上线下混合

W240904319

理学院

Linux和计算机语言基础

2.0

32

16

16

 

考查

4/6

线上线下混合

  

10

160

80

80

 

 

总学分

10学分

备注:招收大二、大三年级学生。